| 网站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 教育互动 | 教育前线 | 考试资讯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jy898教育网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没有公告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含五篇)           ★★★ 【字体: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含五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1    

  2015年,我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断学习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到陈鹤琴先生及其家庭教育思想。遗憾没有在年轻时看到先生的理论,没有从孩子小时候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希望有缘的年轻父母们能学习到先生的教育思想,那将是他们及子女的幸事。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民国时期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与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并称中国教育界有四位圣人,他被誉为‚儿童教育的圣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五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智力测验法》《玩具与教育》《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著作。

  陈鹤琴先生用自己子女们的成长诠释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学说。2010年4月,陈鹤琴子孙汇聚,陈先生的7位子女都健在,虽已是耄耋老人,却仍然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其中年龄最长的兄长陈一鸣年届九旬,最小的妹妹秀兰已75岁,他们分别从事统战、外交、教育、新闻、医务等工作,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成就。从他的子女身上,人们看到了:

  健康身体、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和谐的家庭; 正确的人生观、审美的情操与乐观向上的性格;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家庭教育观点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儿童期有意义的发现、儿童的身心特点等,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儿童观中将儿童看作小大人或无能的观点。‚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大人一样?这是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儿童既然不同成人一样……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指出了观念变革的必要性,这是进行科学育儿的前提。

  他提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意志,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人格,成人应当尊重小孩子的人格。‛ 这是他在批判传统文化中要求子女顺从父母的错误儿童观和学习西方儿童学研究的新成果基础,提出了20 世纪中国新型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做父亲对待子女应有相当的礼貌‛,这同他小时候在父亲面前所受的消极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种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反对传统文化中‚父严子孝,法乎天也‛的专制型父子关系。但他又认识到儿童的不成熟性,非常赞同并继承了颜之推的思想;‚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并对此评论道:‚颜先生这几句话说得真不错,我们做父亲的实在应当如此。‛ 并希望‚父母待小孩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 ‚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在儿童教育中贯穿自由和纪律,这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社会公民所必需的,这充分反映了他尊重儿童和对儿童充满爱的教育观。

  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充分相信儿童。例如,他反对父母因为小孩喜欢偷吃食物而乱藏食物,认为这是以防贼形式来对待小孩,小孩逐渐会丧失自尊心,并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引起人格的堕落。这也可以促使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盗窃犯者的儿童经历进行反思;同时,也唤起家长应充分相信儿童,让儿童学会自尊自爱的一种理性的教育沉思。

  他通过对其子陈一鸣的实验观察研究,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就幼儿的动作、好奇、模仿、游戏、言语、记忆、想象、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配以相应的摄影来展现儿童心理特点,发现了儿童期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可教性。‛ 并明确指出‚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这种充分肯定儿童期的关键性和可教性的意义在于为儿童主动探索世界提供了依据。

  他发现儿童期的意义之后,提出了儿童学习能力在1岁前就已具备,学习过程是刺激——联念——动作。成人对待儿童的教育态度是:‚凡是小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 这充分表明他相信儿童具有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并认为父母不能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大多数小孩子尤喜顾全面子‛,‚倘使要小孩子不怨恨父母而且把行为改好,做父母的应当把他的行为说给他听,而且告诉他今天责罚他的缘故,并不是因为可惜东西,实在因为他行为不改‛。包含了他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总之,‚小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做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这是其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符合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基础上,把了解儿童和研究儿童作为实施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对儿童的喜怒哀乐、儿童的知识与思想、儿童的环境以及由出生到成熟整个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变化和现象。他在《家庭教育》中,将儿童心理归纳为7个方面:好奇、好动、好游戏、好模仿、喜欢成功、喜欢野(户)外生活、喜欢合群和喜欢称赞等。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以品学为目的‛的家庭教育观,注重从小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做好人、做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这是传统教育的精华。同时,他也针对当时中国现实中存在外国化和宗教化等教育倾向,提倡办一种中国化、平民化的教育,即‚活教育‛中要求‚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将之与传统教育中退让、保守和明哲保身等区别开来,结合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提出‚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从最初接触的人际环境——家庭入手,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利他精神,‚一个人最不好的脾气就是‘利己心’太重。无论做什么事,往往以我为中心。凡有利于我者,没有不高兴‛ 去干的;无利于我者,都不愿意去做,那么到了后来,‘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和社会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德,而且‚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爱国了‛,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而他对家庭教育目的要求也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与张宗麟的幼儿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同时,要求幼儿合作、勇敢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仍是今天的教育任务。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礼貌举止等精华,增加了体育这一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渗透美育,作为人格陶冶的重要内容,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体育:强调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 而强健的身体是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从吃、喝、拉、撒、睡及相应的设备等方面入手,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要求小孩子应当天天刷牙;未穿衣、洗面刷牙前,不宜吃东西;吃东西前后必须洗手;便溺有固定的场所,形成排便的规律等。这些卫生习惯在幼儿期形成动作定型之后,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终身的健康。尤其是强调应从小训练小孩子独立睡觉等习惯,有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提出在幼儿初学吃饭时应有适宜的盘匙,在我们今天的家庭生活中常被忽略,看似繁琐,但它符合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幼儿的精细动作未发展起来,动作不准确,用宽大的盘可以避免乱撒饭菜;同时,也可以使幼儿养成爱卫生和爱惜粮食等良好习惯。强调饭前不给幼儿乱吃零食,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专心进餐,而且有利于幼儿逐渐学会节制和纪律观念;但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常无意识地满足幼儿这些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幼儿进食难、正常的饮食规律被扰乱,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要求母亲或保姆不可终日将婴儿抱在怀里,认为这违反儿童好动的天性,而且睡眠质量不高,不利于动作发展和身体健康。但今天由于过分强调母子间的亲情和对婴幼儿的爱抚,而忽略了婴儿具有自己运动的能力这一客观事实。这些都已引起90年代的家庭教育理论从极端的实例中进行反思。

  总之,共有25条良好卫生习惯的内容,与幼儿教育理论中《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中的卫生习惯基本一致,这是陈鹤琴一贯要求幼儿必须养成一定的卫生习惯、学会生活的技能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符合幼儿教育的规律。

  德育:注重儿童的情绪发展和学会初步的待人接物。要求成人为小孩创设活泼、轻松、愉快、有秩序的家庭氛围。从婴幼儿最初的情绪——‚哭‛入手,对之进行观察推断其原因(饥饿、疲倦、生病等),使之得到相应的照顾;但到了幼儿期,则必须对幼儿的‚哭‛进行控制,尤其是以器来,要挟父母时,要求父母必须绝对拒绝其不合理欲求,以防幼儿养成不良习惯,渐向积极的情感方向引导。对最常见的小孩偷吃食物之事,他反对父母因此乱藏食物,要求父母探究幼儿行为的根源,并将食物放在小孩知道的食柜,讲明食物是大家的,培养其自尊自爱和对成人的信赖感,以免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严厉的训斥与羞耻心成了负效应的不良后果。另外,他要求父母责罚小孩对事不对人,不能伤害儿童的自尊,讲明责罚的理由,尤其反对父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迁移到儿童身上和凭成人的喜怒去责罚小孩,这都值得今天的家庭教育借鉴。

  幼儿的初步待人接物是从家庭开始的,要求教育小孩要考虑别人的安宁,对长者有礼貌,给予幼儿对病人表示同情的机会,并帮助幼儿用具体的行为传递对他人的关爱。要求从最初用个人感情刺激小孩做事的动机,到逐渐能顾及到公共祸福,培养其牺牲精神和救世济民的意愿,符合幼儿道德发展的规律。另外,他告诫父母应减少孩子的惊慌和哭泣,不要有雷电、黑暗、大声训斥等恐吓孩子,要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反对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放任,认为赏罚分明和严格要求正是克服任性和依赖的有效良方。

  智育:注重丰富幼儿的经验。要求父母应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看看,并认为家庭应是艺术的、游戏的和阅读的环境,在家中饲养小动物和给予幼儿浇花、玩沙和玩水的机会,通过幼儿与物、与自然界相互作用,满足幼儿的探究心和好奇心,获得对自然和事物的感性经验,对动物具同情心,了解动物的生理特征和植物的初步特性。而这些最初的经验对幼儿的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在剪纸、填图、绘画、音乐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美的陶冶,使其自己能够想、自己能做,具有独创精神。

  总之,其家庭教育内容非常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及良好的情感,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培养其具有独立性、合作性、同情心和责任感较强的现代人格特征。同时,其家庭教育任务与幼稚园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即在于引导儿童在做人、身体、智力、情绪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做人方面——培养儿童具有合作服务的精神和同情心及诚实、礼貌等品质。身体方面——主要是训练儿童养成各种达到强健体格的习惯。在智力方面——主要应以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主,应有让儿童充分接触自然界和社会的机会,并利用幼儿的好问引导其对日常事物的探究。在情绪方面尤应克服儿童发脾气、惧怕等不良性格,应注意养成幼儿乐于欣赏、快乐等积极情绪。这反映了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让幼儿‚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和做现代中国人‚这一教育目的观。

  首先,应重视家庭教育的科学依据。在70年代末,陈鹤琴建议‚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 并认为家长更应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了解、掌握幼儿的身心特点,这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他说:‚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 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 这反映了陈鹤琴坚持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总则。

  他认为是否了解儿童心理特点,这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并针对幼儿‚撒谎‛这件事,他提出了符合科学的观点。这是由于幼儿本身害怕受到讥笑、怕被剥夺心爱的东西和希望获得称赞和表扬所致。另一方面,则由于儿童思维的局限性,常将现实与幻想、梦境和醒境相互交织,以及儿童语言表达和对词汇的理解欠准确所致,被成人误认为撒谎,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探究儿童行为的动因。

  总之,陈鹤琴提出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依据是中国家庭教育由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化的关键。

  其次,他非常强调积极的暗示和诱导。根据幼儿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要求父母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诱导。而且,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暗示作用,反对消极的压制和惩罚。比如对于以上所举‚撒谎‛一例,要求父母针对不同的内因,进行分析,并通过正确暗示和自身为榜样,使其逐步改正。并对儿童多进行肯定和奖励,这是儿童向良性发展的内部动力。又如一位母亲看到年幼的儿子看到人的头发剪后可以长出来,于是将洋娃娃头上的头发剪得光秃秃,母亲看见后问明其理由,非但不训他,而且让他观察结果,这种积极的诱导对于培养儿童的科学实验精神和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注意环境和游戏的原则。他非常注意环境给儿童带来的潜在影响,要求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环境是指凡是可以给小孩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的环境还要重要‛。父母的人格,即父母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因素及家庭的环境布臵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对子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儿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可以说是父母的价值观的一种折射。‚我们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能影响小孩子的,他看了听了之后,或立刻就要去做做看,说说看,或到了后来才做出来说出来;他所说做的与我们成人所做的所说的不同,但却有几分是相像的。‛ 由此可知,父母应以身作则,尤其是教育子女时,应持同一态度,以免造成儿童无所适从,难以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游戏是儿童的特殊生活,是儿童的工作,儿童的工作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认为‚小孩子只喜欢两桩事,一桩是吃,一桩是玩,玩比吃还重要。从游戏中,小孩子可以获得许多经验,兴趣就很浓厚了。‛ 由此可知,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最佳途径,是幼儿期获得经验的源泉。

  总之,陈鹤琴以儿童心理研究成果作为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并以这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为奠基,进行了一种富有中国本土化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探讨,尤其是以鼓楼幼稚园为实验基地,进行了中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和方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以适合中国国情为指导思想,以家园合作为途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们‛作为选择学习内容的标准,并明确提出幼稚园的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体现单元教学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从卫生习惯、音乐等方面入手,围绕主题活动,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小团体形式,在和幼儿的相互合作中,使幼儿在较多的户外活动中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幼儿教育任务。而且,他还不断在幼儿教育领域进行创新,在江西幼稚师范进行了师资培养方面的实验,于40年代末形成了结构完整的‚活教育‛理论。要求以最终学会做现代中国人为教育目标,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并以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为儿童的课程,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为方法论,师生共同获得发展。

  陈鹤琴的教育理论对新中国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80年代中期,掀起了研究其教育思想的高潮,他不愧为中国杰出的现代教育家,指导着中国20世纪乃至以后的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的开拓者。

  从上面所说的几点看来,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五)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就禁止他行。

  (六)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

  原则一:小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时候,我们最好用诱导的方法去叫他穿。原则二:小孩子应当天天刷牙齿。

  原则三:小孩子洗面刷牙,应当在一定的地方做,不应当在任何地方洗刷。原则四:小孩子洗面的手巾,应当独自一条。原则五:小孩子洗面须注意到耳鼻和眼睛。

  原则六:小孩子未穿衣洗面刷牙以前,不宜吃东西。原则七:小孩子吃东西以前须洗手,吃后须揩手。原则八:小孩子吃饭的时候,应当有适当的盘匙。原则九:小孩子吃饭时,应当要有适当的椅桌。原则十:小孩子吃饭的时候,须要有围巾。

  原则十一:小孩子小食的分量不宜太多,而且是要有定时。原则十二:应当小孩子独自先吃饭。

  原则十四: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要偷食物,就把食物随便乱藏。原则十五:做父母的不宜将食物随便乱摊。

  原则十七:小孩子晚上未睡以前,应该有适当的娱乐。原则十八:小孩子夜里睡眠的时候,应当穿睡衣。原则十九:小孩子不应当有人抱了睡。原则二十:不准小孩子点灯而睡。

  原则二十一:小孩子最好独睡一床,独睡一室。原则二十二:小孩子便溺须有定所。

  原则二十三:小孩子大便须一日一次,而且要有定时。原则二十四:婴儿应当终日感受外界的浓厚刺激。原则二十五:小孩子不应当终日抱在手里。

  总结:上面都是关于小孩子卫生的习惯。我们晓得,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全是有密切关系的。有许多做父母的对于种种卫生的习惯不但没有顾到,还有许多误会。我所以特别详详细细把主要的习惯写出来以引起做父母者的注意并以解除许多无谓的误会。

  原则一:小孩子需要有适宜的伴侣。原则二:小孩子应有与动物玩弄的机会。原则三:小孩子平时宜穿运动套衣。

  原则四:小孩子玩好东西以后,应当立刻整理好放在原处。原则五:小孩子最好有玩水的机会。

  原则六: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活”的,不要“死”的。原则七:玩物的作用,不仅仅是博小孩子之欢心,也要使他因此得着自动的机会。原则八;凡凶恶丑陋、不合卫生而有危险的玩物,一概不要给小孩子玩。原则九:小孩子应当有适当的地方以储藏他的所有物。原则十:小孩子的玩物应当合乎几种标准的。

  总结: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以爱子女之心太切,而对于玩物之优劣毫不加考虑,凡小孩子看见喜欢的就买给他玩。要知道玩物是有好有坏的。好的玩物固能激发思想,启迪知识,强健身体,培养美感;但坏的玩物是要发生危险而束缚思想的。所以做父母的购买玩物的时候应慎重一些才好。

  六、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原则一:小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原则二:小孩子应有看图画的机会。则三:小孩子应有剪图的机会。原则四: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原则五:小孩子应有着色的机会。原则六:小孩子应有穿珠的机会。原则七:小孩子应有锤击的机会。原则八:小孩子应有浇花的机会。原则九:小孩子应有塑泥的机会。原则十:小孩子应有玩沙的机会。

  原则二:小孩子的惧怕有时要迁移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格外当心,使小孩子不致发生惧怕。

  原则四:小孩子发生惊慌时,须慎防其他大的声响,以免增加他的惊慌。原则五:小孩子常常哭泣是不好的,我们应当设法把它免除才好。原则六:小孩子疲倦了是要哭的,或是容易发脾气的。

  原则七;小孩子以哭来要挟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绝对地拒绝他。原则八:当小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去暗示他哭。

  原则二: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原则三: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

  原则五:做母亲的不可叫小孩子打骂他的父亲以取乐,做父亲的也不可那样。原则六:切不可欺骗小孩子。

  原则七:做母亲的不应当背着丈夫去宠爱她的小孩子。原则八:小孩子作伪是由父母养成的。

  原则三: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别的关系,做父母的应当使小孩子得着与病人表同情的机会。

  原则四:应使小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好习惯。原则五:我们应当教小孩子对待长者有礼貌。原则六:不准小孩子对待保姆有傲慢的态度。原则七:做父母的须禁止小孩子作伪。原则八:不准小孩子打人。

  原则九: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体。原则十: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

  原则一: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原则二:做父母的应当探索小孩子作恶的原因。

  原则三:做父母的责罚小孩子以前,应当平心静气考查他究竟有无过失。原则四: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子。原则五:早上和晚间都不宜打骂小孩子。原则六:做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子女。

  原则七:小孩子弄坏东西,做父母的去责罚他,并不是因为可惜东西,是因为要改正他的行为。原则八:当小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原则九:倘若父亲或母亲打骂小孩子的时候,旁人不宜来帮着说“可怜!可怜!苦呀!”这许多话。

  原则十一:当小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要博小孩子的欢心,就去责备别人。

  原则三: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由于班主任的推荐,我近日看了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看完之后颇受启发。3—6岁是儿童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父母们要特别注意。在这个阶段,儿童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最长,受到父母的爱抚、保护、教育和影响最多,因此整个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家庭各方面的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榜样等因素,对儿童人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谓“三岁看到老”,可见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孩子未来的成就。从古至今,家庭教育的书籍不胜枚举,如旧时的颜之推家训,近代的王某所译之宁馨儿,儿童鉴等,皆是以自身事例而言,陈鹤琴先生亦是,全书有一百多条举例,在其子一鸣那儿来的就占了73条之多,由自身出发,向父母们对于家庭教育都给了具体指导。论家喻户晓,也非陈鹤琴先生之书莫属了。

  对于“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非常之大,也非常重要。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家中又都是独子,可皆宝贝的很,对于现在毫无经验可言的年轻父母来说,小孩实在难养的很,也难教的很啊!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整天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挂在嘴边,让孩子学这学那,但和孩子的沟通却少了,孰不知这却给孩子以后的性格培养埋下了恶果。

  看了这书,对照现如今老师家长的行为,发现现如今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书中还提到艺术的环境,其中就是图画的环境与审美的环境。现在的老师常对着孩子说:“不能这样做!不要!不该这样!”等等,让孩子把画图的兴趣打消了,催残了。教室的装饰布置杂乱无章,那么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犯出这样的毛病。

  书中还用一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而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鹤琴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的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的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好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

  ‚有时候,你不晓得他应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哭的,为什么不肯吃!……有时候,他非常来的倔强,你不晓得骂他好呢,还是打他好;让他去强霸好呢,还是去抑制他好;有时候,他睡在床里哭喊,你不晓得去抱他起来摇摇他好呢,还是让他大哭大喊的好!‛

  1.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弄。到

  2.小孩子是喜欢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

  3.小孩子是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

  4.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还有一方面可

  水以取乐。这种郊游于小孩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影响的。‛‚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的,也应在天然界得的,什么‘动

  然界得的。我们在书本中看死的标本,死的山水,应当到野外去看活的动物,采活的草木,玩线.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

  五六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到了十余岁,儿童就喜欢结队成群的游玩了。‛

  7.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假使他不愿意刷牙齿,你可以指着一个牙齿洁白而肯刷牙齿的小

  整齐好看呢!’小孩子听了你的话,恐怕就要去刷了。若刷了之后,你可就称赞他说:‘呀!你的牙齿是白一点了,好看得多了。’他听了必然觉得非常的高兴,下次洗脸时就喜欢刷牙了。‛

  在学习化社会和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陈鹤琴提出的儿童心理特征的现实意义表现在:

  现在课程改革强调的‚活动课程‛即是重视儿童游戏天性的表现。可以说,儿童生来即是好动的,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也是吸引儿童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根本动力。重视游戏的作用,也是贯彻‚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及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

  陈鹤琴提出儿童是喜欢模仿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和喜欢和群的,即是为榜样和环境的作用找到了依据。可以说,儿童的模仿力是很强的,他常以自己亲近和‚崇拜‛的人为模仿的对象,这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心理学家有实验证明:成人对儿童的影响,身教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言教。所以,成人要特别注重身教的作用。同时,我们熟悉的‚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也是给榜样对人的重要影响以有力的事实证明。另外,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名著《学记》中就已有;‚三年视敬业乐群,七年视论学取友‛等对人的‚合群‛天性及交友原则的精辟论述。

  视启发鼓励作用的依据。现代教育论特别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有学习和质疑的权利。教学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说要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进入积极思考状态,然后顺势利导、因材施教。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是说所谓教育,就是培养、发扬学生的优点而挽救他们的过失。万事开头难,小孩子开始做事往往不会做得很好,这时候如果你听而任之不做引导,他们很可能就失去做这件事情的兴趣了;如果你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这也正是其继续进行尝试、学习和探索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在《家庭教育》的扉页有陈鹤琴1981年为儿童节的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四化‛。据说在他九旬高龄,两腿已失去功能时,每逢节日,他还是与鼓楼幼儿园的小朋友联欢。可以说他是位真正喜欢孩子的人。陈鹤琴的一声奉献给了社会和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做出了成就,他是幸福的。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才刚刚起步,需要学习和奉献的机会会有很多,陈鹤琴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是值得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的榜样。

  自从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感慨挺多的,方才发现我们教育孩子的诸多错误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这本书拜读晚了,以前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太随意了,现在我也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科学学问。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在《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所提及的很多方面的内容,放在当今社会依然实用,不愧是一本被奉为经典的家庭教育类好书。此书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以及贴近生活的实际经历,不仅介绍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而且列出了若干的教诲原则与办法。全书共十三章,从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诲法;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任务,任务就是游戏;告诉你为什么孩子怕和哭;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怎样责罚儿童;怎样使孩子的精力格外充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十三个方面探讨了生命生长的历程、以及父母的职责、儿童的养育。她还在这本书中对于“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进行了五次阐述,书中具备了很多的精辟见地和育子的实践经历。

  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经历过这些的人的视觉,在生活中,结合其他父母的经历以及经验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停止教育,十分实在牢靠。书中罗列了大量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显而易见的是想通过不同案例的展现,去震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作者没有向我们长篇累牍的介绍开发孩子如何智力、怎样培育孩子技艺、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团体,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在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生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关爱自己,审视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让他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要用积极、主动、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如今的小小大人们聪明,活泼,也很大方,同时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当他们真正的面对困难以及挫折的时候,往往显得那么无助和束手无策。现今社会,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能够理解,但如果搞不好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没什么好处。在这本书中的核心观点:在家庭教育中,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大力提倡“游戏式的教育法”。陈老先生观点:“儿童天生就是好动的、以游戏为主要的生活”,因此,我们为人父母应当按照这一规律,“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再例如,陈鹤琴提出,给孩子适当的塑泥机会,儿童玩污泥,虽有时会弄脏衣服,但却可以培养他们伟大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观点放在我们自己对待孩子的观点上,大多数儿童从小学就极大的缩减了玩的时间,真是令人感叹啊!

  可不要小看了孩子微妙的观察力和超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有时真的超乎你的想象,在你的不经意间,我们教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另外一套。这样的后果就是,儿童的是非观会很容易混淆,对父母以后的所说也会半信半疑、不会那么言听计从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耳濡目染到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必须做好表率作用,教育孩子待人礼貌,首先家长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如何?教育儿童要环保,不要乱扔垃圾,你们有没有做到呢?教育孩子要礼让,尊老和爱幼,你们自己对待爸妈长辈又是什么样的?教育你的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们的生活安排又是怎样的?你们为孩子做了什么样的榜样?有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这要比单纯生厌的口头批评更加有铿锵的说服力,你的身先士卒不单影响孩子的一点一滴,更会让他们终生受用。所以说父母们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言传身教十分重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母们应从自己的生活和习惯等方面改掉不良的习惯,更称职地为人父为人母。

  在这本书里所述,教育孩子消除掉自私的心理,学会孔融让梨的精神,不要强夺和霸占为己有,需善事晓喻,教育儿童推己及人,引导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养成无私大气的习惯,学习到分享比自己拥有更加有意义。

  在看《家庭教育》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并不了解陈鹤琴,更不用说理解他深刻的教育思想外延。但是,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陈老先生永远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观其书足可见其人,在汲取了书中的深刻的思想,并取得一定的启示时,我更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向陈鹤琴那样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无私的奉献!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陈鹤琴先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更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了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与《新儿童教育》等。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家庭教育》一书用语通俗易懂,所举事例丰富、真实,所提教育原则可操作性强,称得上是一本家庭教育实用手册。陶行知因而说:“在这书里面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序言本书正文共13章,另含5 篇序言及7 篇附录。第一章论述“儿童的心理”,强调家庭教育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第二章,讲述儿童学习的特点及原则。第三章至第十二章提出了教导孩子的一百零一条原则。第十三章着重说明父母应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塑造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陈鹤琴早在几十年前,就把家庭教育的意义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说:“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他提出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从最初的家庭教育环境开始,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爱人教育。1

  他认为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儿童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

  陈鹤琴一贯注重儿童的心理研究,他主张家庭教育首先要从了解开始。陈鹤琴认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就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他把儿童的心理归纳为七个方面:儿童具有游戏心、模仿心、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并主张家庭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在陈鹤琴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其相应的心理科学依据。例如根据儿童喜欢成功、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陈鹤琴提出的教育原则是“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根据儿童好游戏的特点,他又提出“小孩子要有适宜的伴侣,小孩子应有玩沙、玩水的机会”;“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以及“游戏式教育法”;根据儿童好模仿的特点,提出了“做父母的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的原则”等等。正是有了这样的科学依据,使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出线)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孩子。陈鹤琴非常强调“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他将“以身作则”概括为“做父母的第一条原则”。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比任何影响都大,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在家庭中的所作所为很自然地为子女所模仿。陈鹤琴告诫家长:由于小孩子的善恶观念很薄弱,普通知识很肤浅,对于所模仿的事物不加选择。(2)养成教育 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加以训练和培养。他说:“人类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3)宽严适度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强调,父母要给孩子以真正的爱,父母对孩子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替孩子“吃苦”。与此同时,陈鹤琴还指责那些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教育。(4)教育一致 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的做法。那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引起轻视父母之心,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还要先后保持一致。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中,对于儿童的家庭体育、家庭德育、家庭教育、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和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在家庭体育方面,陈鹤琴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在德育方面,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主张丰富儿童生活常识,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看看,以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主张让小孩子多与自然、社会相接触。在美育方面,主要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今天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教育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冲击下所面临的变革主题显然更加复杂了,家庭教育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如:市场经济变革中家庭教育的重智轻德问题,当代网络社会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过分溺爱问题,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加剧以及流动人口家庭对子女的放松与畸形教育问题等。但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家庭教育的问题重心如何转移,同是在中国本土所发生的家庭教育,必然有其原则相通之处,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开掘与转化,以促进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开始于母亲怀胎之时。他在该书序言中说“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性格和人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的时期,是道德养成的最易时期。”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之大。父母必须注意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孩多锻炼。现今孩子虽不愁吃喝,但身体健康问题却让人忧心,这就是缺少锻炼的结果。父母要关注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此时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非常有效。父母不能过于依靠幼儿园来教育小孩,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配合好,才能起到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父母养育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不是说不懂这些知识就不能教育好孩子,而是说父母若能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能更明白孩子为什么时时与你作对,又是为什么不诚实爱说谎等。孩子仅仅只是孩子,不是“小大人”。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父母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若是父母一直以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的行为,孩子就只能成长为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少年!

  孩子天生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快乐的、有趣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也能让孩子获得直观的、感性的经验。例如穿珠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也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等。而现今父母往往担心过多而限制孩子的游戏活动,如担心剪刀可能刺伤小孩,担心泥沙会弄脏孩子的衣服,担心孩子受凉等等,虽然孩子是安全了,却得不到锻炼,创造性也随之渐渐地消失了。家长们应该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他会给你一个超乎想象的奇迹。

  影响到孩子整体素质的发展,一代人的家庭教育则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纳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科教兴国、精神文明的总体规划之中,使家庭教育得以有规划、高水平地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全面发展的儿童的造就,如何通过成功的家庭教育促进我国当前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取得成效、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得以牢固树立。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读各种知识和技能 ,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 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就可以说全无意义”。陈鹤琴强调通过教育,克服人的利己心, 使小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崇高的德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人们似乎天天都能 听到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人们多关注学校和社会在实施人文教育中的 重要地位,却往往忽视家庭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向学校和社会输送 “良好幼苗”的源头。结果,使得家长们也忽视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教孩子学 会做人。

  当今的家长关注最多的仍然是对孩子成龙成凤的教育,成名成家做“人上 人”的教育,缺少做人、做好人的教育, 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人文教育, 教他们关心人,从孝敬父母开始;关心社会, 从关心家庭和睦开始;关心自然,从关心爱护花草树木开始。教他们学会尊重人、相信人、宽容人、爱护人、帮助人, 使孩子努力成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的人。人文教育要从家庭教育抓起, 为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游戏通常被称为“玩”。“玩”是3—6岁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玩也是幼儿开发智力、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在中国,教育历来是以严肃、庄重的感觉 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玩物丧志”等都是只看到 了“玩”对孩子“毁”,而没看到“玩”的学问。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玩”和“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学习是增长知识和本领,花钱、花时间都值得,而玩就是白费时间,没有多大意义。还有的家长甚至把“玩”和“顽皮”相等同。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是儿童的第二生命。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 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还可以“使脑筋敏锐”。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并在玩耍中开发他们的智力,教给他们知识。

  “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由于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加上看、听、触摸和开动脑筋,他所接触的信息往往比书本上的多。实际上,游戏是一种综合的智力开发,生活中许多知识都能巧妙地融和在游戏中。

  游戏的空间是广阔的, 玩耍并不需要高档玩具。迎风而上的风筝可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会引导他 们对航空航天的持久兴趣;高速旋转的陀螺,也可能 使孩子对力学产生迷惑;剪纸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玩魔方,可以培 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玩泥巴、搭积木等,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在游戏中,不仅能体会到成功和挫折,还能学到对事物的承受力;不仅能体会到竞争意识,还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就个性发展而言,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动手的技能和技巧,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创造潜力等。就社会发展而言,它引导孩子模拟社会生活情境及规则,模拟人际关系及生活准则,大大提高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准备。

  陈鹤琴强调“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加教育,那么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如果家长不识童心,总是以一个权威人士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站在孩子面前,那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难以走进孩子心中。孩子好问,如提的问题特别多,你却嫌烦,让他去一边自己玩,这就会打消他求知的欲望;孩子喜欢和小伙伴接触,你却把他整天关在屋子里,他就会感到孤独;孩子好游戏,甚至把玩看得比吃都重要,你却取消他游戏的权利,不许他玩,反而整天叫他写字、作题,甚至节假日也要加班加点,即使孩子不反抗,也会慢慢使他对学习产生厌恶;是孩子就会犯错的,可是你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加以训斥、打骂,或许他不是有意的,或许他是模仿了大人的所为,你一定要问清原因,不然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产生逆反心理;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喜欢听赞扬的话, 而不是如“傻瓜”、“废物”、“笨蛋”这类侮辱性的话。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感情上有哪些需要,要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经常在一起进行感情上的沟通。要细心观察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精心考虑,仔细琢磨,以求得正确合理的处理方法,而决不能简单粗鲁地予以对待。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中, 与孩子和谐相处,使家庭变成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成为健全的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我受益良多。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良师益友”伴我们成长,使我们明智,令我们豁达!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陈鹤琴先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更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了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与《新儿童教育》等。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家庭教育》一书用语通俗易懂,所举事例丰富、真实,所提教育原则可操作性强,称得上是一本家庭教育实用手册。陶行知因而说:“在这书里面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序言本书正文共13章,另含5 篇序言及7 篇附录。第一章论述“儿童的心理”,强调家庭教育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第二章,讲述儿童学习的特点及原则。第三章至第十二章提出了教导孩子的一百零一条原则。第十三章着重说明父母应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塑造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陈鹤琴早在几十年前,就把家庭教育的意义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说:“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他提出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从最初的家庭教育环境开始,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爱人教育。

  他认为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儿童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

  陈鹤琴一贯注重儿童的心理研究,他主张家庭教育首先要从了解开始。陈鹤琴认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就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他把儿童的心理归纳为七个方面:儿童具有游戏心、模仿心、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并主张家庭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在陈鹤琴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其相应的心理科学依据。例如根据儿童喜欢成功、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陈鹤琴提出的教育原则是“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根据儿童好游戏的特点,他又提出“小孩子要有适宜的伴侣,小孩子应有玩沙、玩水的机会”;“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以及“游戏式教育法”;根据儿童好模仿的特点,提出了“做父母的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的原则”等等。正是有了这样的科学依据,使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出线)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孩子。陈鹤琴非常强调“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他将“以身作则”概括为“做父母的第一条原则”。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比任何影响都大,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在家庭中的所作所为很自然地为子女所模仿。陈鹤琴告诫家长:由于小孩子的善恶观念很薄弱,普通知识很肤浅,对于所模仿的事物不加选择。(2)养成教育

  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应该从小加以训练和培养。他说:“人类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3)宽严适度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强调,父母要给孩子以真正的爱,父母对孩子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替孩子“吃苦”。与此同时,陈鹤琴还指责那些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教育。(4)教育一致

  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的做法。那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引起轻视父母之心,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 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还要先后保持一致。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中,对于儿童的家庭体育、家庭德育、家庭教育、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和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论述。2在家庭体育方面,陈鹤琴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在德育方面,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主张丰富儿童生活常识,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看看,以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主张让小孩子多与自然、社会相接触。在美育方面,主要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今天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教育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冲击下所面临的变革主题显然更加复杂了,家庭教育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如:市场经济变革中家庭教育的重智轻德问题,当代网络社会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过分溺爱问题,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加剧以及流动人口家庭对子女的放松与畸形教育问题等。但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家庭教育的问题重心如何转移,同是在中国本土所发生的家庭教育,必然有其原则相通之处,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开掘与转化,以促进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开始于母亲怀胎之时。他在该书序言中说“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性格和人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的时期,是道德养成的最易时期。”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之大。父母必须注意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孩多锻炼。现今孩子虽不愁吃喝,但身体健康问题却让人忧心,这就是缺少锻炼的结果。父母要关注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此时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非常有效。父母不能过于依靠幼儿园来教育小孩,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配合好,才能起到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父母养育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不是说不懂这些知识就不能教育好孩子,而是说父母若能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能更明白孩子为什么时时与你作对,又是为什么不诚实爱说谎等。孩子仅仅只是孩子,不是“小大人”。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父母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若是父母一直以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的行为,孩子就只能成长为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少年!

  3、家庭教育应合理运用游戏教导法 孩子天生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快乐的、有趣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也能让孩子获得直观的、感性的经验。例如穿珠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也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等。而现今父母往往担心过多而限制孩子的游戏活动,如担心剪刀可能刺伤小孩,担心泥沙会弄脏孩子的衣服,担心孩子受凉等等,虽然孩子是安全了,却得不到锻炼,创造性也随之渐渐地消失了。家长们应该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他会给你一个超乎想象的奇迹。

  四、《家庭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教先从家始”,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人才成长的源头,其教育水平直接 3影响到孩子整体素质的发展,一代人的家庭教育则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纳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科教兴国、精神文明的总体规划之中,使家庭教育得以有规划、高水平地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全面发展的儿童的造就, 如何通过成功的家庭教育促进我国当前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取得成效、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得以牢固树立。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 熟读各种知识和技能 ,可是不知服务, 不知如何去 帮助人, 那这种教育就可以说全无意义”。陈鹤琴强调通过教育, 克服人的利己心, 使小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崇高的德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中, 人们似乎天天都能 听到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然而, 人们多关注学校和社会在实施人文教育中的 重要地位, 却往往忽视家庭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 是向学校和社会输送 “良好幼苗”的源头。结果, 使得家长们也忽视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教孩子学 会做人。

  当今的家长关注最多的仍然是对孩子成龙成凤的教育, 成名成家做“人上 人”的教育, 缺少做人、做好人的教育, 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人文教育, 教他们关心人, 从孝敬父母开始;关心社会, 从关心家庭和睦开始;关心自然, 从关心爱护花草树木开始。教他们学会尊重人、相信人、宽容人、爱护人、帮助人, 使孩子努力成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的人。人文教育要从家庭教育抓起, 为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寓教于“玩”, 全面发展 游戏通常被称为“玩”。“玩”是3—6岁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玩也是幼儿开发智力、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 在中国, 教育历来是以严肃、庄重的感觉 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 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玩物丧志”等都是只看到 了“玩”对孩子“毁”, 而没看到“玩”的学问。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玩”和“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学习是增长知识和本领, 花钱、花时间都值得, 而玩就是白费时间, 没有多大意义。还有的家长甚至把“玩”和“顽皮”相等同。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是儿童的第二生命。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 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 还可以“使脑筋敏锐”。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并在玩耍中开发他们的智力, 教给他们知识。

  “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智力活动, 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由于注意力集中, 兴趣浓厚, 加上看、听、触摸和开动脑筋, 他所接触的信息往往比书本上的多。实际上, 游戏是一种综合的智力开发, 生活中许多知识都能巧妙地融和在游戏中。

  游戏的空间是广阔的, 玩耍并不需要高档玩具。迎风而上的风筝可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甚至会引导他 们对航空航天的持久兴趣;高速旋转的陀螺, 也可能 使孩子对力学产生迷惑;剪纸游戏, 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玩魔方, 可以培 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玩泥巴、搭积木等, 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在游戏中, 不仅能体会到成功和挫折, 还能学到对事物的承受力;不仅能体会到竞争意识,还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就个性发展而言, 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提高动手的技能和技巧, 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创造潜力等。就社会发展而言, 它引导孩子模拟社会生活情境及规则, 模拟人际关系及生活准则, 大大提高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准备。

  陈鹤琴强调“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 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加教育, 那么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如果家长不识童心, 总是以一个权威人士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站在孩子面前, 那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 难以走进孩子心中。孩子好问, 如提的问题特别多, 你却嫌烦, 让他去一边自己玩, 这就会打消他求知的欲望;孩子喜欢和小伙伴接触, 你却把他整天关在屋子里, 他就会感到孤独;孩子好游戏, 甚至把玩看得比吃都重要, 你却取消他游戏的权利, 不许他玩, 反而整天叫他写字、作题, 甚至节假日也要加班加点, 即使孩子不反抗, 也会慢慢使他对学习产生厌恶;是孩子就会犯错的, 可是你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加以训斥、打骂, 或许他不是有意的, 或许他是模仿了大人的所为, 你一定要问清原因, 不然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 产生逆反心理;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喜欢听赞扬的话, 而不是如“傻瓜”、“废物”、“笨蛋”这类侮辱性的话。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感情上有哪些需要, 要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经常在一起进行感情上的沟通。要细心观察孩子, 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 并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要精心考虑, 仔细琢磨, 以求得正确合理的处理方法, 而决不能简单粗鲁地予以对待。只有这样, 家长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真正走进孩子的心中, 与孩子和谐相处, 使家庭变成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 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成为健全的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我受益良多。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良师益友”伴我们成长,使我们明智,令我们豁达!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5篇读书心得 读完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迁就。书中的诸多观点对许多当代父母来说依然是“超前”......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三十三解 第一章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1.婴儿不是小鱼小鸟 2.请不要随便暗示儿童 3.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4.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 5.你的孩子经常哭吗? 6.你家孩子好......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doc
    最新整理)读陈鹤琴《家庭教
    完)《家庭教育》陈鹤琴
    家庭教育(节选)。陈鹤琴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jy898教育网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的网站客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