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 教育互动 | 教育前线 | 考试资讯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jy898教育网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没有公告

  10位中外大家谈教育           ★★★ 【字体:  
10位中外大家谈教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3    

  平民教育不是以慈悲为怀的施米施粥的贫民教育,而是培养国民元气,改进国民生活,巩固国家基础的新型教育。

  要想灌输一种特别的实践做法,简单的训练就可以收到成效,甚至可以说是惟一有效的方法。但是观念和情感的传递就只能借助于教育了,不管这种教育针对的是情感还是理智,又或者是同时兼顾。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古往今来,各国学者对教育的理解虽略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对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今天为大家推荐10位中外大家关于教育的著作。

  本书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所进行对中国教育改革试验——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一周年之际自编的一本文集。本书反应了他对中国教育所形成的基本观点:反传统,反洋化,却不简单的拒绝中西文化,而是主张在教育改造过程中要坚持“去”与“取”,不问“新”与“旧”、“中”与“西”,只问“适”与“不适”。同时也反应了他在此信条下对教育理论的倡导与实践。本书展示了陶行知的“所信”、“所行”、“所写”,是对20世纪中国教育影响至深至远的一本著作。

  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根据对自己初生长子一鸣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写作而成。《家庭教育》初版于1925年,系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中最有价值之著作,作者为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

  本书为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先生的文章集,选取了其关于“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主要文章55篇,分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区域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补习教育”“职业指导”“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办学实践和历史发展”六个部分,从各方面展现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也展现了他从“教育救国”到“职教救国”,再到将职业教育融入抗战、新中国建设中的理念的嬗变历程。

  本书中收录了民国年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晏阳初的相关资料。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本书为著名教育学家、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先生的英文博士论文,原书1915年由哥伦比亚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出版,并由导师孟禄教授作序。

  全书共分八编,涉及上古教育制度的起源、上古教育制度及其退化、汉以后各朝教育的沿革、新旧教育的过渡时代、民国时代所建的新教育等,系统介绍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沿革与影响。1916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由周槃译述的文言文译本,本次出版为现代汉语新译本,更便于阅读理解。此外,新译本补充了1916年版所删除的原文脚注与参考文献,并作了精心校订,补充了学术年表与导读文章。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

  这本书在现代欧洲引发了一场彻底的革命。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教育思想的演进》根据涂尔干1904-1905年在巴黎大学开设的“法国中等教育史”课程整理而成,是史学界公认的社会史的开山之作。它考察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教育制度和观念史,几乎涵盖了法国启蒙教育从早期教会的“肇发时期”到19世纪的“危机时期”的演进过程。

  ——近代英美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性著作,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

  一个人的正当事物就是追求幸福和避免苦难。幸福是使心灵感到满足和喜悦的东西,而苦难是让心灵扰乱、憎恶或折磨的东西。因此我将致力于寻求满足和喜悦,避免不安和烦扰;……但是在这里我必须小心避免犯错;不要为了短暂的快乐而牺牲长久的快乐,这样显然会破坏自己的幸福。

  《教育漫话》是他的的教育代表作,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

  ——潘光旦从赫胥黎的Ends and Means一书中节译的《教育》一章

  作者从目的与手段的视角出发,阐述教育的本质、任务与手段。本书围绕教育的目的与手段主题,从童年后的教育、政治与教育的关系、因人施教、通识教育、文学艺术与教育的关系、宣传与教育的关系等多方面讨论教育尤其是通识教育的本质及其功能。赫胥黎指出,自由的教育是“为己”而不是“为人”的教育,即每一个人为了完成自我而教育自我。

  我所期待的读者应当持有三种品质。第一,他必须能够心静,能够从容而不匆忙地阅读;第二,他必须不把他自己及其所受的教育带入到阅读之中;第三,他不可以指望在阅读结束时获得一套新的公式规则作为最终结果。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尼采生前并未公开发表的著作之一。1872年,尼采受巴塞尔的“学术委员会”邀请,做有关教育改革的公开演讲。本书即由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5次公开演讲及两个前言构成。

  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尼采对当时初露端倪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批判,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要学会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jy898教育网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的网站客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