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6 5:09:1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大家好,我是扈俊丽。一个陪妈妈们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创业者。专注家庭教育7年,既有理论,又有实操。所有的原创文章,皆出自我在养育自己的孩子和服务其他孩子和家长的实际中所获,是理论与实际相互验证和结合后所得。这是第184篇家庭教育文章: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以下为文章正文。昨天的文章,我举了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明,父母成长之路的艰辛。无数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做了无数的研究和报告,证明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了孩子自身最核心的东西。这个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模式、能够取得的成就和是否幸福。所以,父母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角色,一个人,更应该是一门学问,父母学问。这门学问,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学习。因此也催生了很多的育儿课程、父母课程。父母学习了很多方法,回来发现在孩子身上依然无用,还是用传统方式,吼骂打,见效快。虽然后遗症有些大,但权宜之计,只能如此。

  为何学习的方法没有用呢?原因有两个:一是父母的内心不安定,动荡不安。父母把焦点放在了孩子的“问题”上,当看到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比如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拖拉、贪玩、不自信、跟同伴无法好好相处……自己的内心便开始“波涛汹涌”。时而焦虑,时而担忧,时而着急,时而害怕;一会儿担忧期末,一会儿忧虑中考,一会儿又发愁高考,一会儿又思虑未来……这时,父母的内心,已经被压力和负能量填满,与孩子相处时也是焦躁不安的状态,无论做什么都从负面观点出发。这种状况下,带着孩子前行,注定前行之路是颠簸且危险的。这时候,学习来的方法,更多时候扮演了“安慰剂”的作用,是为了让父母焦躁的心,稍稍安定一些。安定一阵子,父母又开始焦躁了,又开始了一轮的学习,就像吃药一样。

  二是,父母的眼里都是孩子身上的问题,却对孩子这个人“视而不见”。所以父母学习的那些方法,是为了面对、解决那些问题。换言之,就是父母与问题发生了连接,却绕过了孩子。这就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孩子是一体的,孩子还是问题的主体。对孩子的“视而不见”,这对孩子来说,是致命打击,他需要的是父母能把目光放在他身上,而不是他的问题上。自然的那些方法就不会起作用。相反,他还可以利用那些问题,把父母的目光短暂的吸引过来,他又怎么会轻易“改掉”自己的问题呢?所以想要解决这些糟糕的问题,扭转糟糕的局面,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把目光收回,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尤其是内心上。让自己波涛汹涌的内心,回归平静。很多事情,其实未必如我们所担忧那样,很多担忧的结果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而一旦当我们的内心静下来,并让“静”成为一种状态,我们便是放松的,从容的。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当把心静下来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孩子身上的问题,是否还觉得那是问题呢?有时候,不是因为看不开,而是因为没办法静下心来。而且静下来后,我们也会把目光从孩子身上的问题,转移到孩子这个人身上。目光的转移,对父母来说可能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极大的抚慰,足以让他放弃那些“问题”。宁静可致远,心静可致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