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 教育互动 | 教育前线 | 考试资讯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jy898教育网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没有公告

  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提升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 【字体:  
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提升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8    

  导语: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辅相成,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互补的地方。在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对于家庭与家长而言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要想实现德育的良好效果,家庭与家长也应坚持必要的原则,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针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坚持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明晰交通安全逻辑以及培养交通安全行为,从而整体提升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家庭教育开始于婴儿诞生之初并且延续一生,学校和社会教育都视家庭教育为基础,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根基,更是自我意识成长的根基。聚焦于交通安全方面,经过对2015年至今公开报道的涉及中小学生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约300余个进行内容分析,主要围绕事故场景和风险行为进行关键信息编码,可以看到,涉及监护人失职的案例超过50%,涉及监护人有明显违法行为的几乎达到2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监护人的监护水平与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水平有密切联系。回归到家庭教育本身,从狭义来讲,家庭教育就是借由家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作为培养方式,实现培养目标。广义来讲,每个人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所有影响都可以称之为家庭教育,可能是良性的或恶性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传达给子女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都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本文是基于广义定义的家庭教育,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如何在家庭教育的范畴里提升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助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交通行为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护人的监管水平不足,也反映出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的不足。存在的困难及不足具体如下:

  由于我国依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程度参差不齐,这就使得部分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存在客观不足,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特别是农村地区,存在小学生随父母远赴他乡打工,或者由留守老人隔代养育等等,存在对教育度的把握不准,因亏欠而溺爱,因烦闷而牵连的情况时有发生,前者会使孩子骄纵,后者会使孩子自卑,都对学龄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不利影响,甚至长期受到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孩子容易走向极端。特别是交通安全的教育有一定的专业性,如果监护人,特别是老年监护人自身对于机动化的发展缺乏认知,对交通规则的意识不够,那么往往很难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安全”方面,平时由父母照顾的学生在安全意识上要显著高于平时由爷爷奶奶、亲戚,自我照顾的学生。

  家庭教育的方式错误,主要是在家庭教育当中,监护人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判孩子的好坏,这是一种片面且错误的评判标准,出现这种情况的本质原因就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的错误,没有很好地实现智力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平衡。过分重视智力教育的家庭教育,对于品德教育会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忽视小学生对于道德品质、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等方面的培育和引导。

  在家庭教育当中,监护人就是老师,孩子会观察模仿监护人的一举一动,这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家长言语行为对孩子的误导集中体现在言行不一致,承诺不兑现等。这些言语行为上的误导,严重些说就是欺骗与敷衍,但是孩子理解不到这一层次的含义,从而认为这不是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不会因此承担任何责任与后果,久而久之形成错误的认识与养成不良的习惯,使得家庭环境当中充满一种不信任,也会使孩子在未来校园与社会的交往中忽视诚信,难以建立与他人之间良好的诚信关系。特别是如果监护人对于交通规则不重视,交通安全意识不高,甚至经常存在闯红灯、超载、不系安全带等行为,对于低学龄的儿童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孩子会觉得即使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无所谓。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无论是从国内外教育经验,还是监护人的自身认知,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那么如何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来提升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呢?

  教育的有效性,或者说态度改善的有效性在于认知和感觉的一致性,正如哲学家怀特海所说“随着不加思索下意识即可操作的事情的增加,人类文明就提高了很大一步”。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选择的意识,即使他掌握了相应的交通安全知识,也很有可能会因为容易受到环境及他人的影响在行为上产生动摇,从而放弃安全,靠近危险。

  在这一点上,作为“重要他人”的监护人应该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监护人是“儿童社会角色的榜样”。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正确的交通行为习惯不是被教导的,而是被影响和感染的。监护人陪伴他们出行的机会和时间是最多的。这里的监护人不仅是父母,还应包括参与养育和养护的其他监护人,例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提升自身的安全素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例如,在平时生活中,家长自身应该主动遵守各项交通规则,同时也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创设“亲子游戏”情境,帮助孩子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在很多家长的意识中存在一种误区认识,即“亲子游戏”仅适用于学龄前幼儿。但实际上,“亲子游戏”可以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只是需要针对不同学段理性科学设置,应满足不同学段小学生出行的基本特征,尽量的场景化、生活化、可操作。例如通过遥控小汽车来让孩子感知速度差是碰撞产生危害性的重要原因,借助数学运算认知车辆不同行驶速度下发生碰撞速度迅速归零的力的对比。再例如,可以借助学具、玩具演示大型车辆转弯形成的“内轮差”,帮助小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原理。此外,监护人还可以在家庭中组织安全主题的“找茬儿”活动,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危险行为,产生了哪些交通安全隐患。查找问题的同时,也向孩子展示如何在危险面前冷静地想办法进行自我保护,让孩子在生活中一点点积累安全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而言最有效也是最必要的教育方式。这样能够使孩子在学校和在家中都能处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中,而且对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与同步性,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在家校结合的模式之下,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将更加方便,频率上也会更高,有利于对孩子的成长情况互通有无,让彼此能够更快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根据孩子的表现,分清主次,更加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班级可以举行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或者竞赛活动,小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形成演讲稿,采用实地观察等方式观察、发现交通陋习并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自身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其周围的同学产生教育影响。或者开展亲子实地演练,让家长和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切实体验到交通行为中的风险点,提升其知危险、会避险的能力。通过以上多种渠道,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固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家
    家校携手共育未来——创新路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jy898教育网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的网站客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