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资讯 | 教育热点 | 教育互动 | 教育前线 | 考试资讯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jy898教育网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没有公告

  这些家庭教育的“坑”你都避开了吗? 国际家庭日           ★★★ 【字体:  
这些家庭教育的“坑”你都避开了吗? 国际家庭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17    

  今天是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家庭教育是每一位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本期,我们挑选了几个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邀请名师名校长来解答。

  虽然说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是孩子的成长具有其普遍性规律,家庭教育也有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正面引导的原则。家长应当始终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孩子,让孩子明大理、识大体、行大道,大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交际意识、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是综合施爱的原则。家长的角色是复合的,兼有多种身份,不仅是亲人,还应是孩子的朋友和老师。面对孩子,既要有亲密无间的亲情,还应有民主对话的友情和长幼有序的师情。教育孩子应做到爱而不骄、严而不苛、张弛有度、理性关爱。

  三是有效激励的原则。家长要承认孩子学习成长中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要关心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品质,把他们内在的动机与学习的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期望适度的原则。“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不能成为教育孩子的目标和标准。教育孩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得当,采用符合孩子实际水平的教育要求,使之稍作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要求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成长的过程中还应当允许孩子出现一些反复。这样培养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品质。

  五是身教的原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传统。改变孩子首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身教胜于言教。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讲,“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在孩子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严”中有“放”,“放”中有“严”,用智慧、真心、爱心去教育管理孩子,在宽松温馨的氛围中,在规则有序的管理中,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要严中有爱,在管理中充满人性化。老师和家长要做到率先垂范,引导孩子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通过日常管理,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规则意识,做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的好孩子。

  第二,就是在个性张扬中要有规则意识。在陈经纶中学,我们一直倡导个性化办学——建设个性化学校,成就个性化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在个性张扬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规则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味去张扬个性,而没有约束,有时候可能会走向极端。因此,要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之上张扬个性。所以,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倡导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孩子爱顶嘴,说啥也不听,不知道该怎么管教?这往往是亲子沟通出现了问题。怎么办?送各位家长三个词试试。

  第一个词:觉察。孩子从外面回来没有和您打招呼,我们会生气。其实,我们看见了没打招呼,但真的看到真相吗?我们是否觉察到孩子的细节表现?如果我们能够去觉察,发现事情的本质,我们可以选择用更好的方式去反应。

  第二个词:倾听。倾听分为五个层次。听而不闻即孩子和我们诉说时我们没有反应;而假装在听则是家长在应付孩子;选择性的听,例如,孩子说妈妈我们今天考试了,我的好朋友在考试的时候不舒服。妈妈的反应往往是:“啊?你们今天考试了?你考的怎么样?”而专注的听,就是同样的话题,如果妈妈的反应是:“哦,是吗?那个同学现在怎样了?”有回应,回应的比较到位,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最高层次就是用心的听,如果这个时候妈妈反应是:“哦,是吗?你是看到你好朋友生病你很担心吗?”这种能理解孩子,能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词:表达。用正向表达方式,就是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表达我们的感受,就事论事。使用身体语言,摸摸头、拍拍肩等。提出具体话题,避免空洞,少用“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被指责,想要保护自己,拒绝谈话。可用开放性的问题,你选择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我看到你作业都完成了,很棒。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犯的错误、出现的问题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责怪孩子,忍不住的对孩子发火,事后又非常懊悔。那么,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绪,理智的处理孩子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情绪产生的原因和乱发脾气对孩子产生的伤害。可能您会认为情绪来源于外在的人和事儿,其实最终导致情绪产生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的信念、价值观以及处事规则才是真正产生各种情绪的根本原因。

  例如,面对孩子对父母的顶撞,我们很容易大发雷霆。觉得做父母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对孩子的辛苦付出也没得到应有的回报,可能会采取严厉甚至粗暴的措施来解决。这样做很容易激化矛盾,影响亲子感情,并且还会导致孩子效仿我们简单粗暴的处置方式。

  相反,当我们认识到青春期的孩子还没学会管控情绪,容易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控制言行,发生挑战、对抗甚至叛逆都属于成长中的正常身心现象。孩子的过激行为并不意味着不爱父母,也不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否定,只不过是两代人价值观念和处事方式的冲突。如果能包容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理智地分析亲子冲突的主客观原因,进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情绪管控方法,对孩子的火气就会越来越小。

  其次,我也为大家梳理了一些情绪管控的方法,当您真的忍不住要发火时,不妨试试以下五个步骤:

  五是激励共进。告诉孩子,家长会和他一起直面问题,共同解决,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避免同样错误或问题的出现,共同向好。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情绪没有对错,关键是表达方式能否让别人接受。对于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学会接纳并允许进行合理宣泄。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合理宣泄”的尺度,比如可以大哭一场,但不能无理取闹;可以大发牢骚,但不能中伤他人;可以情绪化地摔摔打打,但不能破坏东西;不可以打人骂人,更不能伤害自己和他人等。如果是在这个合理区间内,可以给孩子留点空间自己先去消化。这个时候最忌讳家长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把自己“点燃”,导致双方情绪失控。

  生理调解法。中国有句俗语叫“大吼解千愁”,通过大吼吐出胸中之浊气并吸入大量新鲜氧气,能胸宽神定、豁达通畅。家长可以尝试教孩子如何去深呼吸,引导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化解胸中烦闷,减少大吼大叫的频次。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将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中转移到其他事情或活动上。比如运动或劳动,让汗水把烦恼统统带走;比如看电影、读书、听歌、画画,在艺术的熏陶中平心静气。

  自我反思法。孩子情绪平复后,帮助他们进行反思,这是治本之策。比如改变看问题的方式,调整自我评价的尺度,在非原则问题上要有“难得糊涂”的气度和快速遗忘的洒脱。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和示范。

  现在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玩手机放不下,作为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是人们沟通交流、办公学习的好帮手。可以说,我们目前很难离开手机。那么,简单粗暴去禁止孩子不玩手机也是不现实的。既然“堵”不行,就要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孩子善用手机,在此,我给大家提三点建议。

  第一,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作为家长,也要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家长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我们天天捧着手机玩,凭什么要求孩子在旁边认真学习?所以,想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咱们自己先做到。

  第二,定好规则。玩手机不是不可以,先要定好规则。例如用手机玩什么、什么情况下不能玩手机、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等等。家长一定要和孩子提前协商定好规则,利用规则引导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三,正确引导。家长要和孩子很好地沟通,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同时教他们学会如何甄别手机软件、如何搜索学习资料、如何阅读电子书籍等等。让孩子发现更有趣、更有用的东西,而不只是利用手机打游戏。

  一是有所不为。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粗心”阶段。因为有些孩子的心智发展与他学习的进度是不匹配的,或者说,不少孩子的心智还没发展到能够自如驾驭某些问题。比如,计算一个问题,他需要有心算过程,假设这部分计算起来相对复杂,如有个减号,需要去括号,他就可能忘记变号。家长要明白,有的孩子心智发展相对会慢一些,脑袋装不下那么多东西。那他不会细致一点吗?不会,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看清自己,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我们大人其实也很难。

  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无所作为,让孩子慢慢和自己和解,当然,刻苦学习,多训练,也能扩容。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孩子犯的错误是不是有概念不清楚、公式错乱等知识方面的问题,这个可不是马虎,是真不会。要及时给他答疑解惑,让孩子多和老师交流,能把老师资源用好的学生是最聪明的学生。

  读书本身是一个非常自我的行为,喜欢读书,我们才能把书读进去;习惯读书,我们才会每天捧起书。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自己有阅读的习惯吗?我们的家庭有阅读的习惯吗?其实,读书这件事说难很难,说容易也非常容易。我想给各位家长这样支招。

  第一,每天陪伴读。如果您的孩子还处于低年级,每天晚上临近睡觉前,建议您一定抽出半个小时,搂着孩子一起读,可以读绘本或者是文字更多的桥梁书,让孩子养成睡前阅读的好习惯。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着读着,孩子就可以自主阅读了。这时候,您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各读各的,但阅读的陪伴却是在每一天真实发生的。

  第二,重新思考一下, “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要建立大的“阅读观”。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带领孩子们从阅读走向生活,再用生活去理解阅读。我们要知道,学会阅读生活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比如,您的孩子还处于小学阶段,在学习《论语》时,我们就可以带领孩子走进山东曲阜,去孔庙走一走、逛一逛。在去的路上,我们找来孔子的生平,或阅读、或交流,在参观的间隙,或查阅,或倾听其他游人的评述,这样的阅读既生动又丰满。

  第三,建议孩子们能够广泛阅读。我们不仅阅读文学作品,还可以更多地涉猎科学、艺术等不同领域的图书,除了阅读整本书,还可以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等。

  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学校、老师、还有我们自己就不用在孩子身边了,慢慢地,孩子们的世界也就大了。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李玫瑾教授:养男孩要坚持“
    智慧家情文化——家长要把先
    情文化——坚持“因爱而养健
    【东方老师版式课】版式四大
    教育男孩坚持这4个原则长大一
    李玫瑾教授建议“家长教育要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jy898教育网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的网站客服说明!